TOP
據《中國冶金報》3月24日報道,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下稱廢鋼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樹斌、秘書長孫建生、副秘書長馮鶴林、副秘書長王方杰日前接受了該報記者的共同采訪。
李樹斌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廢鋼協會一直呼吁開放廢鋼進口渠道、放開廢鋼進口政策。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環保角度出發,都應該這樣做。
據了解,廢鋼協會已經與冶金標準院一起著手起草新的進口廢鋼標準,以爭取相關政策。
當然,放開廢鋼進口政策的過程中,廢鋼協會主張吸取經驗,認真思考,“不能把什么廢鋼都進口進來”。廢鋼協會認為,在政策上應鼓勵進口對環保無影響的優質廢鋼,這一點與生態環境部的觀點一致。同時,進口廢鋼應制訂詳細、嚴格、可對接的新標準。具體來說,一是“廢鋼”一詞雖是業內術語,但不便于全社會理解,也不夠準確。新標準中,擬將“廢鋼”改為“再生鋼鐵料”(recycling steel meterials),以避免劣質廢鋼進口。二是“再生鋼鐵料”進口不完全采用國內的廢鋼標準,建議分為優質結構廢鋼、普通結構廢鋼、鐵路廢鋼、打包料(分涂鍍和非涂鍍)、粉碎料,以更好地對接國際上的廢鋼標準。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廢鋼進口最多時,年進口量約達1400萬噸,占我國廢鋼消耗量(約2.4億噸)的比重不大。孫建生表示:“但是,廢鋼進口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重要平衡點。這十分類似于,盡管我國每年生產40億噸煤炭,但每年進口焦煤量仍然超過1億噸。這是一個市場的調配問題。”
2019年7月1日起,國家將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的固體廢物從《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2019年下半年,我國廢鋼進口量為2.86萬噸,相比上半年減少81.62%。
盡管國內每年會產生大量廢鋼資源,但是,來自不同市場、不同運輸距離、不同成本的企業的產品會產生價格差。廢鋼進口的受限加劇了國內廢鋼供需的矛盾,廢鋼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用廢鋼生產的企業成本較高;放開廢鋼進口政策有利于降低鋼廠原料成本,對市場有巨大的調配作用。
王方杰同時表示,受疫情影響,目前國內很多鋼鐵企業都出現了廢鋼短缺的現象,尤其是國家鼓勵的短流程電爐鋼企業,由于廢鋼需求量大,很多獨立電爐鋼廠至今仍然停工。然而,從制訂新標準到最終實現廢鋼進口的時間周期會非常長:進出口產品標準需采用國標,一般制訂周期為2.5年以上(最快也要1.5年);標準發布后,還需要與海關等部門溝通協調稅則編碼相關事宜。如果按這個進度恢復廢鋼進口,周期將長達3年~5年。
近幾年,國外的廢鋼價格長期低于國內,同時鐵礦石價格高企,特別是在當前國內的廢鋼產生量、資源回收量、廢鋼加工量均不足的情況下,放開廢鋼進口的進程如果能加快,將大大有利于我國鋼鐵企業的成本降低、利潤增加和話語權提升,“能解我國鋼鐵企業的燃眉之急”,也能夠提升我國廢鋼市場的全球定價權。關鍵是,允許廢鋼進口,能夠使國內、國際鐵礦石市場和國內外廢鋼市場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現狀卻是,國內鐵礦山競爭力不足,國內廢鋼貴、國外便宜的廢鋼進不來,國內鋼企也因此十分受制于國外鐵礦山。”王方杰強調。
孫建生表示,對大部分廢鋼企業來說,現階段就是做得越多、虧損越多。疫情對廢鋼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員工返崗受阻、收料困難、庫存價格下跌風險大、氣候原因導致北方省份復工率偏低、回款周期延長、企業投資收益銳減等,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廢鋼的供應。同時,廢鋼企業大多規模小、話語權小、利潤微薄,近年來少有資金儲備,其復工率受上下游企業影響比較大。廢鋼協會呼吁,鋼鐵企業與廢鋼企業的互利互惠對兩個行業的健康運轉十分有利。
據廢鋼協會估計,第一季度,廢鋼消耗量下降將成為必然,預計2020年全年廢鋼消耗量將比去年下降10%~15%,廢鋼比也將出現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