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7月14日公布的《中國稀土材料行業競爭現狀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2022—2029)》數據顯示,我國稀土材料行業相關企業注冊量在2012—2021年間整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企業注冊量為8631家,較2020年增加3929家。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稀土企業注冊量為4954家。
數據顯示,我國多數稀土企業分布在大型稀土礦山所在地區,目前擁有稀土冶煉分離企業100家。稀土分離能力估計已經達到17萬噸,實際可能超過20萬噸。稀土金屬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4萬~5萬噸的水平。其中,單一稀土金屬的年生產能力達3萬噸,混合稀土金屬的年生產能力約為2萬噸。
雖然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卻能夠反映出稀土產業的真實情況。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內蒙古包頭、四川涼山輕稀土和以江西贛州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產基地。它們具有完整的采選、冶煉、分離技術以及裝備制造、材料加工和應用工業體系,可以生產400多個品種、1000多個規格的稀土產品。
2017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下發《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引導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鼓勵并推動稀土材料多領域發展。《指南》明確,加快實現稀土磁性材料及應用器件產業化,因此,做大做強稀土產業的出路就在于促進稀土應用領域的擴大和產業鏈的延伸,我國稀土產業應樹立開放、共享和協同發展理念,不斷在終端產業上取得更大突破。
這說明,我國稀土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是“強基”,其中之一就是基礎材料。處于改革轉型期“新常態”的制造業,要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這就需要發展廣泛應用稀土的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高科技產品,這也正是稀土新材料的重要發展方向。
如此看來,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仍是主旋律。在推動稀土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繼續保持稀土產業發展總體規模優勢的同時,不斷推動稀土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走綠色均衡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并顯著提升稀土產業發展的效益。
其一,不斷壯大稀土產業規模。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稀土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健全的現代稀土產業體系。
尤其是要重視稀土新材料研發,適應稀土下游產業日益增長的需要。稀土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之一,其產業規模反映了當前稀土業發展的基礎實力,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程度與規模效益。其二,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不斷推動稀土業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增長、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加快突破稀土關鍵核心技術,打贏稀土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持續實施企業技術改造,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升質量和品牌,加快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其三,提升稀土產業鏈地位。從稀土業自身下功夫,加快補其短板、弱項,推動質量變革、效力變革、動力變革,提升我國稀土業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上的地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為高端技術和關鍵產品提供市場需求空間中。